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连载

【读书】《吴军阅读与写作》chapter 8

时间:2024-02-10 13:58:16  来源:http://www.tsad.net  作者:admin

第八章主要讲的是体裁,对于文学而言,并不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学就一直不断前进。其实并没有,比如诗歌,唐诗就是诗歌的最高峰。之后的诗歌都不能超越 唐诗, 原因有很多,首先当然是唐朝人都把诗歌玩的太好了,让后来的人都已经没有发挥的空间了,其次就是诗歌在后来并不是主流,怎么说呢?诗歌对当官和光宗耀祖都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,无非就是寄情抒怀,文人士大夫的雅事罢了。

而诗歌之所以在唐代盛行,首先,门阀的瓦解,科举的开放,考科举考什么,诗词歌赋啊。如果你不会写诗,你都不知道怎么跟同僚交流。而想要入朝为官,首先要写的一首好诗,才能获得别人的欣赏。我最能想到的就是文人就连say 88都要写一首诗

李白乘舟将欲行

忽闻岸上踏歌声

桃花潭水深千尺

不及汪伦送我情

唐诗吴军最为推崇杜甫,最为关键的就是杜甫的诗歌非常的工整,而且意境高远,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,胸有文章自芳华。杜甫的文学修养很高,诗歌的韵律非常的工整,有一定的范式,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学习这些范式入门。而李白的诗就很难学,因为李白写实更多的是靠天赋,如果一味模仿,反而落入俗套。

“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讲,向杜甫学习更现实,在一定的张芳甚至是定式内,选好主体,情景结合,侧重客观描述,灵活运用规则,这样联系一段时间就会有进步”p426

学习写作:

首先,格局要高:立意药膏,选择好师法的对象

其次,要先掌握形式,再自由发挥:由简入难

再次,掌握好形式后,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内容上

最后,才能进入随心所欲的状态。

讲到宋词的时 候,讲到了词在北宋还是个文人墨客写来给歌姬唱的,不能等大雅之堂的东西。《花间集》收录了很多淫词艳语,格调非常的不高,但苏轼凭着一己之力,将词的格调从淫词艳曲变成了表达人生思考的文学体裁。虽然苏轼一生诗写了4千多首,词却不到诗的十分之一,但他的词却流传甚广。因为苏东坡认真填词,用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,并且随着他境遇的变化而变化,在他人生遭受到更大打击的时候,他的词的创作水准反而更上一层楼。“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”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苏轼扩宽了宋词的表现力和创作的可能。

宋词登上历史舞台,与唐诗并齐还有其历史机缘和很多南宋文人比如辛弃疾、李清照等南渡词人。大环境会改变个人的命运,个人的命运的改变也会对人生有不同的认识。靖康之变以后,都城南迁,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面对国破,李清照结束了幸福的小家庭生活,开始居家南迁,南迁不就,丈夫就因病去世,之后嫁给一个无赖,后不甘誓死要与他离婚。对于43岁之后面临如此多变故的女性,生活的经历让她走出了幸福的后花园,进入了风雨的真实世界,在看过、遇过,经历过种种苦难之后,

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站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?燕过时,正伤心,却是九十相识

满地黄花堆积。为憔悴,如今有谁堪摘?守得窗儿独自,怎生得黑?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?”

这种愁,是一种溢出来的情绪。我曾经去过李清照在济南的故居。看着屋外不大的小山坡,却曾是她和赵明诚非常开心度过的地方。南迁之后,她是付出了多少代价,才能守住她与赵明诚积攒的金石,编撰《金石录》。她看到山河破碎,也曾发出大丈夫的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这样的悲愤之情。

无论是家国之情,还是愁苦离绪都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课题,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。而正因为词人的真情实感,才触动了千百年后的我们心中同样的郁结。

元曲 :

讲到元曲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观点就是37原则,3分引导,7分迎合。在元朝,经济发展,文人又不能做官,咋挣钱谋生?靠写画本子,估计,文人写的画本子就叫做元曲,可以上台演出的剧本。

所谓3分引导,讲的是这3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

而7分迎合,要满足观众的胃口符合大众的价值观,比如善恶终有报,比如大团圆(在戏曲中表达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)

“只有让观众满意,自己的思想才有市场p445”

之所以37分,是因为,只有大众喜欢了,才能有机会表达作者的思想。一个不流行的剧,思想立意在高远,也影响不了什么人,可能连自己的糊口都会成为问题。这个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。很像今天说的营销学,首先要看你的对象是谁?她喜欢什么,给她想要的,顺便夹带点私货。而不是奉劝他听你的

通俗小说

《三言两拍》说实话我真的读过很多,大多数都是在高中的时候读的,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珍珠女还看珍珠衫的故事,大概就是珍珠衫千回百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主人那里。里面的很多故事感觉都让人觉得非常的宿命,要不就是好人有好报,女人要懂得保持节操之类的。

这次看吴军读《三言两拍》说的很有意思,我才知道,三言两拍是普通百姓自己编的,自己编的故事当然也就反应了自己的想法,其实这个是一个了解当时即元明生活和民间思想的一个百科全书。如果把它们看成芸芸众生的想法,其实就不会仅仅当成故事来看,而是当成社会学教材来看。

看书的视角不同,获得的收获也会是不一样的。

总结: 我觉得看吴军的书很受启发,是因为同样是看书,他看到的视角和我看到的视角很不同,而这种不同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侧面。我们每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,对于一些故事的理解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。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不是通过故事来读自己,而是应该通过故事和书籍来读作者,或者是你通过书中人的视角来看待社会,看待人生。

作者到底想在这本书中表达什么?不仅仅是故事本身,就像我之前阅读什么书名啊,讲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风起云涌的自由派思想,自由派文人们,他们开裸体party,他们,并宣称这个是性自由。但最终这个活动是失败的。这么一个背景下来的故事,我查阅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,他们反抗什么,最后为什么失败了,对于他们个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。

就像吴军说的所有的文学都是现实文学,即便看起来荒诞不经的《等待戈多》,这个也是我在多年后才看懂,等什么呢?等待戈多。戈多是谁呢?没有人知道。戈多来了又会怎么样呢?没有人知道。但他们却一直等着.....那有没有戈多呢?这么荒诞的剧情,在上高中学习的时候是根本看不动的。等,等什么?我们大多数的人生不也是在等一个永远都不会来的戈多,并觉得自己很有意义和价值。比如,等我有钱了,我就要....,只能“呵呵”了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